首页 快讯内容详情
“中国扑灭新冠,却重创了信心”?外媒这句话有多荒谬…

“中国扑灭新冠,却重创了信心”?外媒这句话有多荒谬…

分类:快讯

标签: # Kéo tài xỉu

网址:

SEO查询: 爱站网 站长工具

点击直达

“中国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还是世界上发展机遇最多的国家。”

“2023年中国经济将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

“全面开放之后,要怎样复苏我们的民营经济?”

在2023年2月20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第176期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名誉主任连平教授同观众们共话中国经济的复苏。

张维为:

我们这个节目里多次调侃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对中国做的一些判断,我们建议反过来理解它的许多观点,有时候可能更接近真相。

去年6月,《经济学人》刊登文章称“中国扑灭新冠,却重创了信心”,今年1月它又发文称中国的放开将“扰乱世界经济”。如此任意妄为的判断使人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中国人怎么做都是错的。

好在中国人已经习惯了西方媒体的不靠谱,用我的话说,就是让他们继续留在黑暗中吧。

从今年春节期间的经济数据来看,我们的旅游、酒店、餐饮、电影票房等都出现了强势复苏。交通部预计春节期间的客流总量为20.9亿人次,约为2019年同期的70%。春节期间国内出游3.08亿人次,为2019年同期的88.6%。中国院线电影票房一个月内突破100亿元人民币,超过了2019年同期,也刷新了中国年度电影票房最快破百亿元的纪录。另外,通过支付宝一个平台的酒店消费支出就同比增长了8成。春节7天内全国快递包裹超7亿件,较2019年同期也大幅增长。

这一切使西方主流媒体感到十分惊讶,《纽约时报》2月1日刊文说,“我们想过中国的新冠清零会结束,但没想到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在中国,新冠好像从未发生一样”,这些媒体不久前还在预测中国春节前后应该是民怨沸腾、社会动荡、经济崩溃,但他们再一次失望了。

回头看,天佑中华,从果断封城到果断放开到全力拼经济,我们这个国家是见过大世面的,一切围绕人民的整体利益,可捭可阖;我们的人民坚毅、勤劳、向上、达观,从来没有越不过的坎!

2023春节期间,游客们在景点寻找年味。(资料图)

经济强势复苏的主要风向标还有衡量制造业景气程度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1月份这个指数上升到了50.1%,为2022年10月以来首次进入扩张区间。其中,新订单指数为50.9%,比上月明显上升7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回升。

外资流入中国的速度正在明显加快。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今年1月的数据,新兴市场每天有11亿美元的外资流入,其中8亿美元是流入中国的。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也在显著升值,从3个月前的1:7.21升至目前的1:6.77。

此外,“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目标,促进消费、推动国产品牌走强已成大趋势。我们生活中可以感受到身边国产品牌的汽车越来越多,比亚迪的销量远远超过了特斯拉;手机也是这样:以前是苹果三星很多,现在更多是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

中国年轻一代已经成为购买国货的主力军,这并不只是展示爱国情怀,而是这些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更高的品质,更高的性价比,更好的售后服务等等。随着再次明确“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少地方的房地产市场也在回暖。中国汽车内外销势头正劲,中国今年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汽车第一大出口国。

中国新经济发展的势头也很好。随着科技革命的迅速演进,数字化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化生产都在加速发展,中国经济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孕育了许多新的商机。现在外界普遍调高了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从开始的悲观到谨慎乐观,到普遍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4.4%上调至5.2%,摩根士丹利则从5%上调到5.7%。

我们是1月8日正式把新冠防控政策调整为“乙类乙管”的,我在1月7日,也就是正式放开的前夕,接受了一些媒体的采访,我被问道“进入后疫情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预判中国经济前景?”我说大概率是我们国家三年前的果断封城和三年后的果断放开,将被证明是利远远大于弊的正确选择,我们的经济将全面反弹。

,

皇冠代理网址www.hg9988.vip)是一个开放皇冠代理网址即时比分、皇冠手机网址代理最新登录线路、皇冠手机网址会员最新登录线路、皇冠网址代理APP下载、皇冠网址会员APP下载、皇冠网址线路APP下载、皇冠网址电脑版下载、皇冠网址手机版下载的皇冠新现金网平台。

,

2023春节期间,长沙旅游爆火。图/潇湘晨报记者邬成鼎

当然,也有不确定因素,我想主要是两点,一是病毒本身可能变异。虽然大多数专家都认为病毒走弱是大势所趋,但也不能排除出现毒性更强的新变种并传播开来,我想我们国家有关部门也一直在密切关注全球病毒的演变,我们要继续做好新形势下的疫情防控。

二是外部的经济环境,特别是是否会出现西方国家经济的严重衰退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如果出现这样的危机,中国的经济复苏也将受到影响。世界银行已经把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比去年还要低,认为一些主要经济体可能面临经济衰退。

我可以举一个见微知著的例子,2022年第四季度美国纸板箱的出货量同比下降了8.4%,纸板箱企业开工率降至大约80%,这两者都是2009年以来最低的,也就是13年以来,最大的季度跌幅,背后可能是美国持续的高通胀、高利率导致消费信心不足、购物减少,也许预示美国新一轮的经济衰退将至。

然而,我想即使遇到外部衰退乃至危机,我们的回旋余地还是比绝大多数国家大很多,中国是个“文明型国家”,规模巨大,人民勤劳,经济韧性强,活力足,西方不亮东方亮,所以我想今年中国经济强势反弹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坦率地讲,世界今天寄希望于中国,指望中国经济强势复苏,带动他国的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认为,中国经济复苏前景,将是影响2023年全球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毕竟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拥有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最大的游客输出国,中国还是13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从2013年到2021年的10年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38.6%,超过七国集团,也就是超过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这七国的总和,它们的总和是25.7%。过去十年,七国集团中经济实力最强的美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是18.6%,不到中国的一半。不久前,法国经济学家埃雷罗预测,2023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能增加到50%左右。这些都说明今年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而对我们普通中国人来说,中国一定还是世界上发展机遇最多的国家。

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些,下面我们请著名经济学家连平老师给大家演讲,谢谢大家!

连平:

刚才张教授做了精彩的演讲,从国际、国内不同的视角观察和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复苏。接下来我要讲的话题是关于2023年内需有效恢复的关键因素。

首先,我认为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的第一要务。

随着近年来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对内需的提振作用是逐步在减弱的,因此扩大内需需要更多向依靠消费来进行转变。2010年至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于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贡献率大约为54%,超过了一半,那么它明显是大于资本形成的,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由于疫情的反复冲击,2022年消费增长出现了断崖式下滑,导致全年经济增长的速度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全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了0.2%,这是一个很少见的负增长。

在疫情政策优化和消费支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并落地的情况下,2023年我们认为消费还是有希望得到一个显著的回升,这一点在年初的时候已经露出了端倪。今年春节假期消费市场繁荣兴旺,餐饮、旅游,还有文化娱乐等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地得到释放,为中国经济的复苏开了一个好头。

第二个方面,我认为是要积极发挥房地产业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

房地产业是我们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商品房是最重要的耐用消费品。房地产行业对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看过去5年,房地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年均水平为6.8%,直接拉动了GDP每年大约0.7个百分点,房地产还带动了几十个上下游细分行业,包括建筑、水泥、玻璃、建材、家电、汽车、纺织、日常消费,以及金融等等,所有直接和间接相关领域的产值叠加起来,占GDP的比重可能接近30%。

2022年末的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行业供需两端的支持政策提出明确的要求,国务院有关领导也明确表态“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可以预期,2023年针对个人住房需求的金融政策将进一步地回暖,房贷的利率有望继续降低,各地将出台更多的宽松的政策。在有效化解房企风险的同时来促进土地市场的回暖,推动整体房地产投资触底企稳回升。

图自国家统计局

 当前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